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倡导“真、善、美”。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完美性格。而在我们的教育工作环境中我们是否觉察到“真”这一方面非常重要。
军事上能“兵不厌诈”、“声东击西”,“真”和“假”之间有一种目标相融的统一性。然而教育上的“真”和“假”之间却是一种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。立于“真”,方有“善”,也才会有真正意义的“美”。而我国的人格教育正在面临“假”的侵蚀:做给广大教师观摩学习的“反复排练”、中看不中用的种种“时装表演型”公开示范课;课堂中拿腔做调、哗众取宠的所谓“民主”;貌似启发引导,实则暗示或告白学生答案以求举起“森林般的小手”的所谓“启发”;不管教学对象,凑合做个样子便收场的所谓“讨论”;达标验收中拼凑数据、移花接木、偷梁换柱的所谓“检查”;名为研讨,实则暗示和泄漏考题的所谓“学术”;分数至上,升学率至上,投机钻营,徇私舞弊,让人代考的所谓“考试”只求数量,不顾质量……一个“假”字正在污染学校这方净土!
那种舍“真”求“美”的教育,必然扭曲莘莘学子们的个性,导致畸形的人格。在构成人格力量的诸要素中,最为核心的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,不同的价值取向会有不同的信仰和追求,从而显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。上述种种现象的渊源,都可追溯到居于强势群体的教育者严重的功利主义。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,而是以教师的奖金、职称等名利为本,是以学校领导的政绩为本。这种源于功利性的教育,引导学生趋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,进而产生信仰危机,缺乏远大目标的追求。学生在这种教育中耳濡目染,求真崇善的一面将逐渐磨灭,好问的天性和对真理的信仰将逐渐丧失。从而学会了为自己的功利而弄虚出题:小兵家门前的树上有十只鸟,被打死一只,还剩几只?这是悖德教育,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丧失公德意识,必须杜绝。
无论是悖德教育还是教育不力,都是教师的德育意识淡薄,或教育水平低下。所以必须加强师培,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。
二、发挥榜样、表率和垂范作用
抓德育工作与抓其他工作一样,需要树立优秀典型。群羊有头,群龙有首,才进有目的,奔有方向。学生学有榜样,心中才有数。学雷锋、学赖宁、这是一学;学本校本班的优秀人物,这是二学;学身边同学的一件好事、一个优点,这是三学。历史的与现实的,遥远的与贴近的结合起来,有比较才能找出差距,知道差距,就能激发进步的动力。树立优秀典型,即树品学兼优的典型,也树品优典型,学校通报学习优胜者,别忘了通报品行优良者,期末学校表彰三好学生,也要表彰品优生。
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,是学生尊敬信赖,甚至崇拜的偶像,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,也向学生灌输思想意识,教师的品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品行,所以,教师的表率作用极为重要,抓学生德育,必须抓师德建设。师德建设应该从学习入手。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《教育法》、《教师法》、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等,学了还学,哪怕是和尚念经,也要念,念多了,“上帝”就会有感应。师德建设要有制度,要制订相对明确的标准,提出具体要求,并与考核挂钩,坚持评比,逗硬奖惩。禁止教师打麻将、搞赌博、体罚学生、衣作不整、在教育教学场所吸烟、说脏话等,要求教师敬业爱岗、爱护学生、举止文明、遵守社会公德等,这些都要付与严格的监督机制,进行严格的检查。对学生,我们提倡少批评,对教师,我们则主张要敢于批评,但批评务求一个“准”字,实事求是、公正无私。学校可以建立公开监督机制,每学期定期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师德问卷调查,使师德受到社会广泛监督。
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有禁有倡。我们禁止教师做这做那,还应该倡导教师做什么。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做一至二件好事,也不妨要求教师每周做一至二件好事。组织教师参加集体劳动,整修校园花圃、打扫公共卫生、钉桌补门,鼓励教师写褒扬道德,歌颂文明的各类稿件,让板报、广播、校刊充分发挥作用。
在学校,学生以自己的教师为表率,教师则以党员干部为表率。教师是羊群,羊群的头则是学校领导班子。党员和学校领导干部能否发挥表率作用,对道德建设影响极大。学校党支部要把党德党风建设列在首位,要求党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, 自觉发挥表率作用,这是党性对党员的要求。
校长形象直接影响一所学校,校长的垂范作用远比教师、党员干部的说教强若干倍,正人先正己, 自正身,方可要求别人正,行政要讲道政,校长也应该为道政给自己订些条条款款,并请支委会、教代会修正,在全校教职工大会和学生大会上通过,让自己领导的“臣民”和自己为之服务的师生监督自己。作为一校之长,在学校这块天地里可谓至尊无上,天马行空,谁也不敢冒犯,谁也冒犯不了,无论来自何方的监督都是有限的,校长要在职权范围内做手足并非难事。要起好垂范作用,纯洁德政,校长必须真正把自己摆在党员干部、行政领导的位置上,以高度的党性和超乎寻常的责任感,高标准要求严格自己,自觉加强学习,加强自律,加强公德和政德修养,不被名利、权势绊脚摔跟斗,自觉遵守政德,维护领导者的形象,这样才能底气十足地抓学校工作。
三、直面家庭社会,编织德育网络
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每天二十四小时,学生在校时间不足二分之 一。学生有过半时间在校外。在学校,教师费尽心思为学生注入健康的公德意识,到了校外,因社会的复杂性和学生思想不成熟、易变性很突出的特点,很可能被不健康的意识换了脑子,学校的德育教育将功亏一篑,因此,学校必须把目光投向校外,把德育工作延伸到家庭、社会。开办家长学校,成立家长会,与学生家庭所在居委会、派出所等有关单位建立互通联络关系,共商育人大计。让学生写《成长录》,是很好的方法,在《成长录》上,学生可以写自己的思想、成绩和不足。教师和家长、学校和家庭可以凭《成长录》,用笔相互联系,相互交流。
如果我们精心编织的德育网络正常地发生了效力,学校德育工作 的成果不仅能得到巩固,而且会发展,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优秀学生的工作目标就可能实现